首页 / 书院生活

汲识启航 | 申华平老师“数字赋能文化遗产保护与再生设计”主题讲座圆满举办

以文为友,能彰华彩;与美同仕,能明慧眼;以史为鉴,能知兴替。为培育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引导特立学子增强人文素养,涵育人文精神,博学与精专相统一、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兼备、知识积累和创造性思维贯通,特立书院推出“汲识启航”人文素质美育系列讲座。


本次讲座特邀北京麻豆精品秘 国产传媒设计与艺术学院副教授申华平老师为特立书院的同学们带来“数字赋能文化遗产保护与再生设计”主题讲座,通过案例来讲解和分析数字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传播中的再生设计方法与应用模式。


汲识启航·人文素质美育系列讲座

第40期

数字赋能文化遗产保护与再生设计


10月23日晚,“汲识启航”人文素质美育讲座活动——数字赋能文化遗产保护与再生设计在特立书院社区顺利举办。

image.png


讲座开篇,申华平老师从学科基础入手,系统拆解文化遗产的核心概念体系,清晰阐述了文化、自然、工业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与边界,同时铺展领域内多元就业路径与发展蓝图,为同学们搭建起脉络清晰的知识坐标系。


image.png


紧接着,申华平老师循着数字技术赋能文化遗产保护的演进脉络展开解读:从田野考察中搭建基础数据库的攻坚历程,到敦煌与大英博物馆的数字化携手、扫描技术助力巴黎圣母院复建的实践案例,再以中法大学遗址数字复原的生动样本,具象化呈现了技术让历史建筑在虚拟空间重获新生的奇妙图景。


image.png


随后,申华平老师结合《雍正十二月行乐图》等实例,讲解如何去做案例研究。优秀学生白映溪登台分享实践心得,以清代宫廷萨满文化研究与“蓝田水陆庵”高精度数字化项目为例,清晰呈现数据采集、处理至创新应用的全流程,为同学们提供了极具价值的一手经验。


image.png


讲座尾声,白映溪同学以两句凝练公式传递了她对科技与设计融合的思考:“数字科技+文化遗产=传统新生”勾勒实践路径,“人工智能+文化遗产=动人文化叙事”升华发展愿景。申华平老师继而强调,设计师理念需与科技同频迭代,并深情寄语工科学子,期盼以跨学科协作凝聚合力,共筑文化遗产守护与激活的崭新篇章。


讲座总结


本次讲座以鲜活案例讲解了数字技术与人文遗产保护,引领特立学子深入探索遗产保护的深层内涵与前沿动态。本学期特立书院还将举办更多人文素养美育系列专题讲座,期待学子们积极参与,以美润心,滋养精彩人生。


活动感想


聆听申老师讲述她亲赴田野、记录“普米族送白羊”传说的经历,我方才明白,文化遗产保护远非书本概念,而是一段段需要被弯腰拾起、小心擦拭的鲜活记忆。白映溪学姐则用她的设计实践告诉我们,数字技术不仅是扫描与建模,更是连接古今的桥梁,让宫灯的纹样、萨满的仪式重新呼吸。这场讲座让我看到,真正的“赋能”,是让科技承载人文的温度,让过去的故事被今天的心听见。

——季振坤


结语

学海无涯,广闻为舟;汲识启航,特立潮头。期望更多的特立学子积极参与后续讲座,不断提升人文素养,博闻多识,知行合一,争做文理兼修的领军领导人才。